長期以來,海報一直被視為一種簡單而強大的視覺傳達形式。無論是1967年美國民權(quán)運動高潮時期Tomi Ungerer的《黑力量,白力量》海報,還是滾石樂隊的John Pasche的一眼就能認出的鮮紅舌頭設(shè)計,海報來傳達信息的能力始終存在。
這張海報將是紐約開放的一家新博物館和畫廊的主題畫面設(shè)計。海報之家將成為來自世界各地、跨越各個時期的海報的永久收藏地。它還將舉辦巡回展覽,探索“影響、歷史和設(shè)計”的海報。
作為即將到來的展覽的品嘗者,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一個名為“明天去哪”(Gone Tomorrow)的臨時展覽,作為對招貼畫之家的位置的一種致敬,它位于技術(shù)公司和零售商店Tekserve的舊址上,這次展覽展示的是一些已經(jīng)不復(fù)存在的紐約著名場館的海報、傳單和其他作品。
顧問團成員包括設(shè)計評論家、作家和教育家史蒂文·海勒(Steven Heller)、庫珀·休伊特博物館(Cooper Hewitt museum)當代設(shè)計策展人艾倫·盧普頓(Ellen Lupton),以及Pentagram的合作伙伴葆拉·舍爾(Paula Scher)。
重新定義什么是海報
Scher還負責(zé)博物館的整體視覺形象設(shè)計,它的名字被用作印刷字體,“可移動的框架設(shè)備”底座是平的。
這個框架裝置背后的想法是為了反映這樣一個事實,即博物館將展示各種各樣的展品,如傳單、唱片封面和廣告牌,以“重新定義什么是海報”。
logo字體可以移動,以框出不同的形狀,無論它們是水平、垂直、正方形、長、薄、短或?qū)?。它采用了一種定制的黑色粗體字體,目的是讓字體看起來“厚重”舍爾說,還有“固體”。
logo字體的平面邊緣也借鑒了全血印刷的做法,以及海報層層疊疊地貼在廣告牌上的層層疊疊的效果。